1951年生于北京
1978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
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长
中国画学会理事
孙志钧艺术作品欣赏
心中的一片净土 ——读孙志钧内蒙草原作品 文|亦文 孙志钧原先攻工笔花鸟画,但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创作以内蒙古草原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早在1984年,他的工笔画《月夜》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后,开始“动摇”了他对花鸟画的追求。这幅画面恬静、意境深远的作品奠定了他艺术创作的个人风格基调,也可以说是他在艺术上逐渐成熟起来的良好开端。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地创作起以内蒙古大草原为题材的画作。这些画作不是“蜻蜓点水”式生活速写的翻版,亦不是照片的复制,而是在他的心中一直保留着的一片净土——对那广袤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独具特色的美的怀念;是那七年艰苦难忘的内蒙插队生活的积累……这些,不时地搅动着他的心,不时地撩拨起非要把那种种感受表现出来不可的创作激情。于是,一幅幅颇具新意的《套马手》、《归途》、《红袍子》等画作,便从他的笔下产生。 |
在他的草原创作系列中,没有策马奔腾、热烈欢快的场面,也不是一般风情民俗的再现。在沉静而凝重的画面上,无论是画的人物、还是牲畜、风景,都是作者传达对草原的挚爱和自我心境的载体。孙志钧在谈他的创作经验时说,草原的生活虽然艰苦,有时很单调枯燥,但它有独特的魅力。这段生活已成为他进行创作的源泉。他说:“有时想起那里的一片云、一缕烟、一片绿,都能引起自己的遐思而产生创作的灵感。尤其是重返城市后,身处喧闹纷杂的都市,就更加眷恋和思念如诗如画的大草原。我把对往昔的追忆、对现实的理解和现代人的审美意识融为一体,构成了以草原画为主题的画展”。这番话道出了他的画是从多年生活体验和对大自然的认识中提炼出来的,他对草原的感受与认识是属于自己的,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位画家的。 |
孙志钧是以中国传统工笔画所特有的取象单纯化、造意诗情化和造型、布局、敷色的装饰化为基本手法,并赋予现代人的创作意识,大胆地取舍提炼,力求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意愿。他那幅表现蒙族妇女深情地望着与她朝夕相处的母牛和小牛的作品《红袍子》;画着几头小牛在蒙古包前蹒跚行步的作品《牛犊》;描绘蒙族妇女在夕阳映照下赶车回家的作品《归途》,以及《红马》、《白牛》等作品,画面简练、概括,没有过多的线条与色彩,在平淡无奇的描绘中,使人如身临其境般地进入静谧、孤寂和富有神秘感的意境之中,给人以无穷尽的联想。 |
苍穹高远——孙志钧中国画肖像新作画展
新疆人物肖像作品欣赏
藏族人物肖像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