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艺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艺术学博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 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秘书长、理事, 李可染青年画会研究员 第九届北京文代会代表 北京市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 曾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推荐为建院史上首例免试博士。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全国中国画大展,全国工笔画大展等国家级展览并被收藏。理论文章数次被刊登在权威核心期刊。 任艺艺术作品欣赏
《梨园梦》 150cmx202cm 绢本重彩 2014
《绛纱影中摇童年》 213cmx165cm 绢本重彩 2018
《十相自在图》 213cm×165cm 绢本重彩 2018
《金童戏乐闹通明》 210cmx165cm 绢本重彩 2019
《广和楼遥音》 220cmx160cm 绢本重彩 2020
《忆徽班》 70cmx230cm 绢本重彩 2012
《荷花带雨溪亭静,梧叶迎风冰井寒》 66cmx33cm 绢本重彩 2015
《风吹梧叶秋声赋,琴弹绿猗水仙操》 66cmx33cm 绢本重彩 2015
《漫研竹露临唐谒,细嚼梅花读汉书》 33cmx66cm 绢本重彩 2015
《仙人桂子能延寿 王母桃花足永年》 66cmx33cm 绢本重彩 2015
《野豆作花能引蝶,山茶结子亦来禽》 66cmx33cm 绢本重彩 2015
《萱草迎风摇翠带,榴花著雨湿红妆》 66cmx33cm 绢本重彩 2015 当代中国画的新图示语境 文/任艺
关于艺术起源始终存在多种说法,同时也具有不同争议。由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到斯宾塞的“游戏说”,再及泰勒的“巫术说”与恩格斯的“劳动说”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艺术的发展规律总伴随自律性与他律性等共同作用,造型艺术占据了美术史的主流,它包括了建筑、雕塑、绘画等等分支在内的人文学科,其中绘画逐渐成为艺术学的典型性分枝,由中外美术的具体作品延伸展开,人们可以探讨作者的创作逻辑,可以通过具体的作品推测当时的社会风貌等信息。可以说,美术史的研究意义之一就在于通过具体艺术作品去串联不同年代的世界观念,揭示漫长的人类文明进程。 中国绘画的写意化造型观念是历代画家不断探索的,我们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逐渐拓展了造型视野,将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引入到中国绘画当中,一些视觉效应强烈,形式精彩,材料新颖的新中国画作品适应了文化开放的政策,程现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局面,因此,“造型”的概念被逐步扩展,再造型、创造型等不同思维对“形神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材料的丰富,技法的多源,让中国画出现了可变性因素,产生了大批新型图示,通过历代画家的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材料观念,无论是工笔重彩还是减笔水墨都具有鲜明的材质化特征,不同的表现材料产生了特定的表现技法,逐渐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视觉语言。同时,芒赛尔色彩体系的科学介入使颜色较单一的中国画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严谨的解剖学也被借鉴到人物画中,这些新的生机特别集中体现在现代中国画中,“新工笔”、“当代水墨”成为时下热词,随着学术梳理的深入,此类概念逐渐成型。 新工笔”是当代中国画的新现象,其特点主要有几点,第一,意识先决要素。创作者不再固守传统工笔的技法套路,创造或借鉴出新的图示,另观者产生全新的视觉体验。第二、表现手段多源。它倾向于工笔的表现手法,但同时兼备不同画种甚至姊妹艺术的类别特征,由传统演绎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第三,形式语言丰富。它具备程式化特征的技法配合当代的观念,能够与传统的工笔画拉开距离。另外,水墨画也迎来了变革发展期,传统的笔墨图示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视觉追求,这是20世纪以来几代人的普遍共识,近百年来,争论不休的是如何变革,往哪个方向变革。从"五四"前后到当前关于水墨画争论的题目,大致没有脱离这个范围。归纳历来各家各派意见,文人水墨画无非有几种途径,一种是在文人画传统内部进行以古开今的变革,走出文人画天地广泛吸收民族、民间艺术传统进行变革;第二种是融进西方科学造型思维,使水墨获得新的写实能力而不丧失传统品味又是一种;再有就是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让水墨画的表现荒诞化、抽象化以至观念化,甚至全盘推翻传统的笔墨形式。无论是哪一种途径,现代中国画家都在以新模式去尝试新的图示,这类现象尤其体现在中青年画家中,并且以国内的高校、画院等单位为主流阵地,一批画家敢于探索,将个性化语言赋予到作品当中,重新去反思艺术规律,造型理念等等,创作出一批有特点,有情绪的新作,拓展了中国画的逻辑范围。 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文化大变革时期,它是向现代文化转型的过渡期,这个阶段艺术思维必然和社会文化观念变化紧密相连,所谓“艺术观念”探索在此语境下更多指向了“社会文化观念”探索。所以青年画家群体在其中充当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作品形态直接指向未来美术界的发展方向。年轻一代艺术家应承担起引领社会文化进步的历史责任,自身需从传统文明中汲取养分,采用基于现代文化意识下个性角度去看世界,并且用具体的作品去呈现这种社会理念与个人观点,传统文化才能落地生根,现代文化才能发芽成长。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某种艺术形式若想得到世界性的认可与传播,必须要纵向对比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甚至要接受外来文明的冲击方可融会贯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