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
1975年生于北京 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胡伟教授 2009年——2013年,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办学专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秘书长 国家三级美术师 北京塞隆水泥库艺术空间副馆长 北京市朝阳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艺术市场惠风画院画家 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
从传统中生发的当代表现 ——读陈晓峰作品 文|莫艾 如何有效借鉴、转化中国画的传统意境、语言,是九十年代以来国画界特别致力的课题。在晓峰的作品中,我看到他试图在这两方面对传统资源进行转化的努力。《鹿王本生》系列作品无疑受到魏晋、唐代敦煌艺术传统和山水画的启发。画者又试图在此基础上融入新的精神内容,展开新的语言探索。《鹿王本生》系列体现出对语言品质的追求。这样的追求从晓峰大学时代开始,多年来始终没有被轻易放弃。研究生阶段对中国画材料语言的系统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对中国传统壁画、特别敦煌壁画的研究经验,对晓峰近年来的语言探索起到重要作用。难得的是,材料语言方面的丰富经验没有导致对表现和技法的炫耀,而是被节制、限定在有益于获得语言质量与作品表现力的范围。在巧妙运用多种技法的同时,画家严格控制作画的程序和肌理效果,努力追求洗练而丰富的画面品质。可以看到,画家不断试图把技法拉到“语言”层面,而非物质化地突出所谓“肌理性”。他所追求的理想是:肌理不是作为肌理出现,而是作为传达作品意境的手段/媒介,“自然”转化为贴近中国画语言感觉的舒服状态。画面显示,作画过程和肌理的运用处于画家高度的控制状态下,努力追求一种内在的节制品质。 |
鹿王本生·1701
68cm x 68cm 纸本重彩 2017年
《鹿王本生》系列的用色也令人印象深刻。墨色和其他色彩间的配合关系处理得既谨慎又大胆。画家也尝试调动更多新鲜的色彩要素营造意境。大色调间的对比关系运用得非常好,在处理上显示出明确的意识:往往鲜艳的暖色隐含着青黛色,配以深厚的底色,构筑出新颖的色彩关系与审美感受。整体而言,画家试图在糅合运用诸多传统绘画语言、技法因素的同时,追求表达一种明澈纯净、凄美宁静的色调面貌,并着意通过色彩本身塑造一种精神上的动态性与隐在的危险感。这般不同凡响的意境与精神感觉来源于艺术“转化”与创造的艰苦努力。 |
鹿王本生·1702
68cm x 68cm 纸本重彩 2017年
当代彩墨画该如何突破包含着现实感、精神趣味到语言层面的种种困境,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如何有效借鉴、转化传统资源,以更有力地表达当代经验?《鹿王本生》系列显示出的画家在现实经验和语言层面的意识自觉、努力方向与已经获得的进展,特别值得被肯定与鼓励。这或许能对当代国画探索提供有益的经验。晓峰的探索虽刚刚开始,但已经呈现更高的标准和更为深远的承担意识,相信这会引导他走向更为坚实的探索道路。 |
鹿王本生·1703
68cm x 68cm 纸本重彩 2017年
鹿王本生·1704
68cm x 68cm 纸本重彩 2017年
鹿王本生 · 雪国1701
50cm x 50cm 纸本重彩 2017年
鹿王本生 · 雪国1702
50cm x 50cm 纸本重彩 2017年
鹿王本生 · 雪国1703
47cm x 63.5cm 纸本重彩 2017年
鹿王本生 · 雪国1704
47cm x 63.5cm 纸本重彩 2017年
鹿王本生 · 雪国1705
59.5cm x 45cm 纸本重彩 2017年
鹿王本生 · 雪国1706
59.5cm x 45cm 纸本重彩 2017年
|